读一段茶史 听一听它的故事
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
读一段茶史 听一听它的故事

这段茶史写在一条弯曲的石板路上,有一丛丛野草在铺路石的夹缝中冒头,好比往昔故事的逗号与句点,顺着道路一段段向前延伸。路两侧是两排相向的民居,高高低低,从路头相伴路尾,像是“月”字的左右两笔,路头一座民居连接两侧,加上路中两条排水设施,让这个山寨活像写在陡峭山顶的一个“月”字。它的名字果然就是“月寨”,这样的寨子当然会有故事,其故事多与茶相关。

这里遍布茶园。站在寨顶一眼望去,满目山峦,茶园在山峦间展开。寨子边缘,有一株枝叶茂盛的茶树被细心保护起来,树周培土成台,砌石护坡,台上围起铁栅栏,茶树圈护其中。有一面石碑立于台侧,刻着“本山母树”四个大字。以资料推算,这株茶树当有170余年树龄,它的种植者是一位叫王圆醒的茶农。相传道光三十年(1850年)春天,王圆醒发现一株长在山间石缝的茶树与众不同,茶芽茁壮呈紫红色,叶色微黄带绿,树姿开张,叶齿比周边茶树稍大。王圆醒把该茶树移植到月寨自家茶园,著名的茶叶品种“本山”便从这株茶树繁衍而出,其名原意为出自本地山间,它还有“圆醒种”“观音弟弟”等别称。

本山茶其实只是写于月寨茶史的中段,在此之前,这段茶史已经延续数百年之久。相传明永乐年间,本地王氏的先人王毅庵率族人到此开拓定居,“因地呈‘月’字形之美,围屋成寨”。月寨从此始建。当年先民选择山头建寨,除中意此地风水,想必亦有聚居自卫和方便生产之考虑。月寨创建无疑促成了周边大片山间茶园的开辟,人称月寨家家制茶、卖茶,因茶而兴,因茶而富,而当年本地茶业亦因寨而盛,彼此相成。这里盛产名茶铁观音,后来的本山茶是铁观音的近亲,二者同中有异,好比同一茶系的长子与次子,所以本山茶亦称“观音弟弟”。月寨相伴茶园五百余年,随着时代和生活方式的变迁,眼下居民多已搬到寨外新居,山寨路面石缝长出了野草,唯高高的寨墙依然耸立于山顶,壮观醒目。山寨里现存五十余座房屋,多年代久远,进屋观看,可见木窗精雕细镂,廊墙雕绘细腻华丽。民居里不时可以邂逅旧时制茶器具,晾茶竹筛、条椅,摇青器械等等,或堆置厅堂,或存于房间,还在讲述着此间漫长的有关茶叶的故事。

上世纪30年代,一股土匪在夜色中偷袭月寨,攻入寨顶,劫掠这一远近知名的富庶茶庄,茶商王孝梅家损失尤重。王是一位传奇茶人,出自月寨,翻山越岭漂洋过海,在南洋创办了一家瑞珍号茶行,主销家乡的红心铁观音。月寨磐安楼有一面古朴的匾,从匾上贺文可知瑞珍号茶行于1900年在泰国开办。王孝梅在月寨留下的最重的印记是磐乐楼,月寨遭遇那次匪患后,王孝梅将自家加工存放茶叶的库房推翻,新建成此楼。磐乐楼成了月寨最高最坚固的三层大楼,主体为石砌,四面窗户也是石头打造,犄角留有枪眼,可保护族人与生产。楼建成后,王孝梅收集寨子里各家各户分散制作的茶叶,在楼里加工。一楼制茶,二、三楼存储制好、包装好的茶叶,再通过瑞珍号茶行外销。除了王孝梅,当年这里还有很多族人到各地经销茶业,远至海外。月寨一座旧屋的厅堂里,有一张大幅字纸粘贴于墙板上,纸面斑驳,脱落近半,残存的纸面上还能看到若干文字和印章,已经没有谁能回答上边写的可是茶事。那是泰文,显露着当年月寨茶业和茶商的远行痕迹,也是当年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的见证。月寨茶商的后人如今散布世界各地,有如中国茶种撒播全球。

这座茶香悠远的月寨在哪里?就在铁观音的故乡,福建泉州安溪西坪镇。到山寨的石板路上走一走,听一听它的故事,也是在读西坪、安溪的一段茶史,它包容在博大多彩的中华茶史里,读起来感觉就像品尝上好的铁观音茶,醇厚而开阔。

来源:《光明日报》(2021年10月08日15版)

原标题:读一段茶史

作者:杨少衡

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